下花園雞鳴山避風橋
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,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啟動了“新中國70年,鎮館之寶70件”文物和檔案故事網上征集活動。按照省委、市委網信辦部署,近日,下花園區委網信辦廣泛征集素材,多方篩選,最后選定李楊拍攝的網絡視頻文物故事《下花園雞鳴山避風橋》,該視頻主要講述了雞鳴山避風橋堪稱世界建橋史上一絕的建筑結構,描述了關于這座橋豐富而神奇的歷史傳說故事,凸顯了張家口市下花園區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。
元代時(1336年),京師發生大地震,震中是雞鳴山,山崩地裂寺廟損毀,右丞相秦王伯顏答刺罕隨皇帝出巡回京,路經此地目睹慘狀,便自己出資修復寺院。特別是他在兩峰間架設了單孔石橋—避風橋。
此橋橫跨于雞鳴山西頂峰與一斷崖之間,約有二十米長,高6.85米,它懸空而出,十分險峻。橋兩側的石欄桿與石獅子原為白石雕刻而成,做工精細。避風橋的出名,不因其險,而在其妙。在這海拔1129米的高空,即使是狂風怒號,只要登上避風橋就無一點風聲。大風匯入橋洞穿出,不讓一絲一縷越上橋面?盀橹袊蚴飞弦唤^,實屬國內外罕見。
傳說,王母娘娘在瑤池開蟠桃大會、宴請各路神仙,有一個豺狼修煉成的風神也去了,他在蟠桃會上多喝了幾杯耍了酒瘋,把王母娘娘的九龍神杯摔爛,王母一氣將其貶下界來壓在雞鳴山的風口下面。風神被壓在山下非常生氣,他一動怒就狂風大作、飛沙走石。后來呂洞賓云到此,抽出誅龍劍向風口處刺去,這風神一見便鉆到地下,呂洞賓又掏出避風珠放在橋中間的石縫里,又將鎮仙符貼在橋下的大石上鎮住風神,所以橋上一絲風也沒有。